水源地水生植被优化管理成套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河湖流域
适用对象及范围
大型湖泊水源地水生植被调控管理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水源地水生植被优化管理成套技术适用于大型湖泊水源地水生植被调控管理,由植被受控因子识别技术、水生植物调控优化技术和水生植物收割管理技术组成,目标在于提高水源地水生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二次污染,提升水质净化能力。通过水生植物受控因子识别技术,明确水生植物响应波浪和水深等关键因子的特征及参数阈值;利用水生植物调控优化技术构建水下消浪潜滩,为敞水区及湖滨带植被恢复营造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基于植被物种对受控因子响应特点进行物种优化配置,促进植被群落恢复;利用水生植物收割管理技术,通过水生植物收割管理和残体资源化处置,达到氮磷营养盐移除和改善水源地水质的目标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本成套技术在苏州胥口湾湖滨生态岸带维护管理工程示范中得到了工程实证。验证结果显示,水下潜滩最大波高削减率61.3%,底泥最大促淤厚度0.21m,水体透明度提升24.4%,为水生植被生长创造适宜的物理生境条件。工程示范提高了水生植被多样性指数,优化了植被群落结构,第三方监测结果显示,示范区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较示范区建成前增加10.35%以上。 成套技术在治太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十三五”期间,技术成果支撑吴中区太湖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收割湖滨带水生植物4.5万吨。2020年4个季度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吴中区太湖东部湖区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均达到Ⅲ类水标准,其中总氮和总磷较2015年分别下降16.8%和37.2%,有效改善了湖区水质。技术成果在太湖流域湖泊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基于水生植物受控因子识别技术与水生植物调控优化技术成果编制了长荡湖生态修复方案,目前已完成生境改善工程土方量90.9×104立方米,构筑完成水下潜滩长度7. 75千米。

技术创新点

创新点1:明确了不同水生植物响应波浪和水深的特点及阈值,为水源地水生植物受控因子识别及群落调控提供了关键参数; 创新点2:提出了有利于提高水生植物生物量累积和营养盐移除效率的收割调控策略,促进群落结构优化的同时减少了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