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介质环境复合污染监测

蒋靖坤,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气溶胶科学与技术和颗粒物复合污染成因研究,主持研发了1-3纳米气溶胶粒径分布测量技术和低成本空气质量传感监测技术,获国际气溶胶领域Smoluchowski奖、亚洲青年气溶胶科学家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吴静,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研究领域为基于水质荧光指纹的污染预警溯源原理、技术与仪器,主持研发了水质指纹污染溯源技术和仪器,并应用于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绿色创新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

履约监测团队8人均由硕士及以上学历组成,其中1名正高级职称、4名副高级职称。团队负责人张利飞是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兼任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和国家履行汞公约工作协调组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及标准化。擅长《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履约成效评估监测,电石法PVC无汞化调查评估,磁性颗粒物健康影响等研究,承担大气、水体、土壤、固废、鱼体等介质中全氟化合物等POPs、汞及其化合物、微塑料等监测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发表环

生态修复遥感监测与评估

团队由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侯鹏牵头,汇集了从事生态遥感、生态评估、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方向的专家。研究领域是面向我国生态遥感监测评估技术瓶颈,从事国家生态遥感监管技术研发及业务化应用,创建了2项生态遥感监测制度。开展了全国/区域生态调查评估、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与评估、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与评估、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生态文明示范区监测评估等方向的技术研发和业务化应用。成果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70多篇报告得到部领导批示,近10多篇报告上报两办,30多篇报告用

环境遥感监测

李正强,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带领团队建立了国际首个全偏振太阳-天空辐射计观测网,获取了全国多站点多年连续地基观测资料;攻克气溶胶遥感天、空、地观测技术,多次开展星地联合观测大型试验;长期针对国产卫星业务应用开展研究,提出基于卫星观测参数获取近地面PM2.5含量的机理链条,实现雾霾和沙尘暴关键参数的快速空间覆盖监测,并发展了天地一体化数据融合技术、基于卫星细颗粒物数据三维变分同化的预报模式改进技

固定污染源监控

固定污染源监控中心主要团队成员包括:正高级工程师、部评估中心副主任王亚男;部评估中心大气专班负责人、冶金部副主任吕晓君;长期负责开发和管理部级自动监控平台的高雷利等专业技术人员。团队按照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统一部署、承担全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联网体系的运行管理,并依托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海量在线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推送自动监测数据异常线索为远程监督帮扶提供数据支撑;持有重点排污单位排查系统、(重点源)有效传输率系统、重点排污单位超标异常电子告知与督办平台、自动监测设备软件打假能手软件等计算机软件

大气污染实时监测与健康风险预警

吴玮教授带领技术团队以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感官应激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作为技术研究平台,依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的医疗卫生资源,开展了大量大气环境监测、污染物人体损伤与防治、人群大气环境污染风险评估和预警等相关研究工作。吴玮教授为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喉科主任,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感官应激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大气环境污染医学相关领域研究工作,重点在大气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的成分分析、来源解析、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大气环境实时监测系统和环境健康大数据

污染气体泄漏傅立叶红外遥测

团队长期专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的关键技术攻关和国产替代研制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任务、科学院前沿重点部署研究项目、军品型号研制生产等多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提出并实现了基于线型修正的红外光谱分析算法,开发了多组分气体高分辨率红外光谱数据库,研制了动态准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速红外光谱仪、干涉型红外光谱辐射计等多种核心通用仪器装备,针对我国在环境、气象、工业及公共安全领域的在线监测需求,自主研发成套系统并开展批量应用。团队现有研究员/博导1人,副高2人,研究生以上学

恶臭污染监测

团队成员为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技术骨干,大多具备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各有专长,奋楫笃行,多年深耕恶臭污染防治先进技术与设备研发,突破一系列关键与共性技术瓶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恶臭污染“识别-溯源-模拟-控制”技术体系,通过监测预警溯源体系、物联网、云平台技术和自主研发设备的融合,构建集实时监测、预警评估、精准溯源和快速响应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监管平台,切实解决了恶臭污染监测难、采样难、溯源难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我国恶臭监管能力,已应用于多个城市10余个工业园区,为科学精准治污提

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

团队目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6名,其中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5名,高级工程师10名,工程师9名,助理工程师2名。工作室围绕新污染物监测技术和识别技术研究、典型区域新污染物监测调查、环境健康调查及风险评估、相关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3年共新增科研项目8项。近几年累计发表专著1部,科研论文24篇,其中高质量SCI论文7篇,核心类期刊15篇。团队负责人胡冠九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环境中高关注有机污染物监测关键技术突破及应用”(2020)和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环境

大气污染卫星遥感监测溯源

大气污染卫星遥感监测溯源团队成员均为大气环境遥感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马鹏飞参与制订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1项,主持或技术负责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6项;获得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监测溯源相关发明专利16项;发表论文40余篇,多份报告获部领导批示。团队其他成员也具备多年大气污染卫星遥感监测工作经验,是一支团结协作、充满激情的优秀团队。近年来,团队在大气污染卫星遥感监测溯源方面不断突破,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遥感的臭氧前体物污染源识别方法;攻破秸秆焚烧影响遥感评估、工业热源企业生产强度遥感监测技
所属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