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种养生污染一体化治理

团队带头人为二级研究员,农业农村部有突出贡献专家,水专项面源标志性成果专家。团队成员主要由研究所农业清洁流域团队及农村人居环境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组成,专业涵盖微生物学、土壤学、生态学及环境科学等。团队突破了农业农村种养生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形成了多源复合污染协同防控成套技术,拥有种植业周年节肥+生态沟渠联控+秸秆土壤调理剂回用、以微生物发酵为核心的养殖废弃物污染源头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及农村黑灰水生态庭院消纳与资源化利用等核心技术。近十年团队主持水专项课题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创新形成了针对我

种植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长期从事农业面源污染研究,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方法,科学划定了全国农田面源污染分区并组建了“全国农田面源污染监测网”,明确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特征、时空分异规律、驱动因子和减排潜力,构建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理论,突破了一批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并在重点流域及农业主产区进行了成功应用。牵头编制了《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 “十四五”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设规划》等国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牵头完成的“全国农田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的创建与

地表-地下水污染联合防治

团队负责人是国际知名地下水专家,获国际水文地质、地下水领域最高奖项,AGU会士等荣誉,成员均为环境领域的高端人才,包括国家特聘专家、国家优青、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得者、深圳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等。团队研发形成空天地的监测、评估、预警、防治系列成果:①基于机器学习的遥感监测预警技术;②基于MT3DMS的高效监管与决策平台(GMDS);③在产园区PRB优化模拟与设计技术;④106种抗生素监测方法以及在地表水、地下水中的分布;⑤绿色修复材料与设备;⑥上述成果在地表水-地下水协同防治广泛应用。近五年,承担包括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安全诊断与污染控制

团队现有人员包括2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2人入选国家“青年千人”支持计划、获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支持;团队成员具有土壤学、地质学、水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基础,建立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识别-风险防控-综合修复-安全利用的关键理论、材料与技术装备体系,为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与质量改善提供了技术支撑。围绕上述技术领域,团队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或课题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省部级、企事业单位委托和国际合作项目51项;授权发明专利3

有机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

本团队长期从事有机废物处理和高值资源转化研究,如微生物甲烷化,市政污泥和有机固体废弃物减量化与资源化,微生物PHAs资源化,微生物羧酸链延长资源化等。针对有机废物资源化平台和固废设施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功能菌和基因鉴定、碳氮代谢途径优化、工程菌构建和基于微生物的绿色生物制技术造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本团队完成了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已承担 863 计划、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项目50项,发表论文 6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5件,获国家奖3项

多介质环境复合污染监测

蒋靖坤,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气溶胶科学与技术和颗粒物复合污染成因研究,主持研发了1-3纳米气溶胶粒径分布测量技术和低成本空气质量传感监测技术,获国际气溶胶领域Smoluchowski奖、亚洲青年气溶胶科学家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吴静,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研究领域为基于水质荧光指纹的污染预警溯源原理、技术与仪器,主持研发了水质指纹污染溯源技术和仪器,并应用于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绿色创新

工业废水治理与资源化利用

再生水利用与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共有11人,其中博士6人,高级及以上职称10人,国家级人才1人,省市级人才2人。团队由国家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爱民教授领衔,主要成员包括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骨干成员、生态环境部水专项标志性成果二级责任专家刘福强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技术团队重点围绕流域节能减排与水质改善及典型工业行业废水治理与资源化,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究成果获省级以上协会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入选南

新污染物监测、评估与治理

团队以国家级高层次中青年人才为主体,在新污染物筛查评估、低碳水处理生物技术、功能材料研发、废水资源化与能源化、流域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形成了一支脚踏实地、专业精湛、协同创新的研究队伍。团队开发了基于靶向-非靶向新污染物高通量筛查与评估方法、构建了基于高效絮凝剂、功能微生物、环境新材料、电化学方法的物化-生物新污染物治理技术体系、提出了基于湖泊-流域过程与调控的新污染物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了新污染物“筛查-评估-治理-管控”全链条技术体系。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获授权专利30余

种植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主要成员组成:由5名教授/研究员、3名副教授和1名助理研究员组成技术领域方向:种养废水净化、资源循环利用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田园景观型氮磷生态沟渠拦截新系统主要工作业绩:团队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含优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任务和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累计发表相关SCI论文150篇(1篇Nature),主编学术著作6部、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美国专利2项、日本专利1项。特别是生态沟渠拦截系统作为核心技术列入《2021年水利部成熟适用技术推广》清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防控、重金属及新污染物治理等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

本团队依托环境管理与数据应用研究所成立,由17人组成,其中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6人,全部取得硕士和博士以上学位,主要从事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等各环境要素的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工作。在挥发性有机物防控、臭氧和细颗粒污染协同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重金属污染防治及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均开展了相关实践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同时团队加强科学研究,在化工行业健康风险防控,大数据研究等方面开展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所属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