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修复

海洋生态修复团队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大连理工大学优势科研力量构成,擅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涵盖海洋动力和生态环境监测、滨海湿地和砂砾质岸线生态修复方案编制和工程设计、生态修复效果评估等,发表论文上百篇,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2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研究成果应用于“蓝色海湾”、“渤海攻坚战”等47项海洋生态修复方案编制和工程实施,累计修复滨海湿地4000公顷,砂质岸线19.6公里,相关成果多次被国家和省市媒体报道;主持国家级纵向课题 10余项;获中国水运建设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与环境监管

团队共30余人,具有土壤污染防治、环境风险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高级及以上职称12人,博士13人,学科交叉优势明显,形成了风险管控与修复、在产企业污染预防、关闭企业准入管理、土壤环境监管信息化等多领域协同发展架构。团队带头人郭观林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863计划课题1项,发表文章100余篇,获部长肯定性批复政策建议5项,主持编制国家级技术规范11项,拥有多项土壤污染修复材料发明专利,承担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类技术项目50余项。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5项、全国优秀工

大气污染实时监测与健康风险预警

吴玮教授带领技术团队以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感官应激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作为技术研究平台,依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的医疗卫生资源,开展了大量大气环境监测、污染物人体损伤与防治、人群大气环境污染风险评估和预警等相关研究工作。吴玮教授为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喉科主任,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感官应激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大气环境污染医学相关领域研究工作,重点在大气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的成分分析、来源解析、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大气环境实时监测系统和环境健康大数据

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

团队拥有固定人员23名,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4名,拥有博士学位23人。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国家和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和决策提供科技支撑为目标,长期致力于大气污染源解析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气污染成因分析技术、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及方案、大气污染的健康效应研究等研究;承担了与大气污染防治有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其它科研课题4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我国50余个城市进行了应用;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成果,公开

湿地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

该团队由10人组成,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长期从事湿地环境生态,湿地生态工程与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由于环境污染等人类干扰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降低,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生态功能提升成为当前全球热点领域。但在实践中由于对湿地生态过程与功能机理认识不清,限制了湿地恢复与功能开发。本团队围绕这一问题通过多年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系统研究了沼泽湿地退化过程与驱动机制,建立了湿地退化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与标准;(2)构建了沼泽湿地生态水文过程与水禽多样性间的关系模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与污染溯源

(介绍技术团队的主要成员组成,擅长的技术领域方向,拥有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相关主要工作业绩以及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项等情况,300 字以内)本团队现有团队9人,拥有国家高层人才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拥有研究生50人左右。瞄准VOCs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聚焦VOCs科学治理和工业区精细化管理的瓶颈,构建了基于装置和生产特征的VOCs排放源谱,覆盖了无组织排放和有组织排放,形成了上海版的SPECIATE数据库,创建了基于环境观测组分谱和化工装置源谱的多种溯源技术融合技术,基于PERS

退役锂电池清洁循环利用

孙峙研究员擅长动力废弃电池的资源循环技术研究,申请中国专利40余项,国际专利2项,企业技术秘密1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

电子固废回收利用

于可利,主要从事电子废物管理与资源化,报废机动车回收处理、危险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固体废物进出口管理;循环经济及城市矿产、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等。负责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0余个,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张贺然,主要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及产业园区相关行业研究工作,承担或参与多项部委、研究机构和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制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7项。数据中心资源综合利用国家标准工作组秘书长。刘雨浓,主要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行业研究、标准制定等工作,

污染气体泄漏傅立叶红外遥测

团队长期专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的关键技术攻关和国产替代研制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任务、科学院前沿重点部署研究项目、军品型号研制生产等多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提出并实现了基于线型修正的红外光谱分析算法,开发了多组分气体高分辨率红外光谱数据库,研制了动态准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速红外光谱仪、干涉型红外光谱辐射计等多种核心通用仪器装备,针对我国在环境、气象、工业及公共安全领域的在线监测需求,自主研发成套系统并开展批量应用。团队现有研究员/博导1人,副高2人,研究生以上学

恶臭污染监测

团队成员为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技术骨干,大多具备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各有专长,奋楫笃行,多年深耕恶臭污染防治先进技术与设备研发,突破一系列关键与共性技术瓶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恶臭污染“识别-溯源-模拟-控制”技术体系,通过监测预警溯源体系、物联网、云平台技术和自主研发设备的融合,构建集实时监测、预警评估、精准溯源和快速响应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监管平台,切实解决了恶臭污染监测难、采样难、溯源难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我国恶臭监管能力,已应用于多个城市10余个工业园区,为科学精准治污提
所属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