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污染防治
所属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所属领域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
团队带头人
  • 黄艺
  • 正高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本团队立足于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长期聚焦矿山地质环境诊断预警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目前团队中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正高5人、副高4人、讲师2人,全部具有海外留学或研修经历。涉及地球化学、环境工程、水文地质、生物工程、环境GIS等专业背景,具有显著的多学科交叉优势。二十年来,团队在重金属多维监测技术、元素迁移转化机理、重金属污染治理地球化学屏障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学术成果与技术发明,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近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项。培养博、硕士研究生70余人。

团队业绩

TEAM ACHIEVEMENT

现有的矿山重金属治理工程普遍存在成本高、维护难、成效低等难题,针对松散废渣堆积体的重金属迁移,团队研发了“废渣-径流-土壤”协同靶向重金属阻隔技术体系,并于2017年率先将理论和技术成果应用于我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区,开展了渣场钒迁移阻隔工程示范。施用屏障保护之后,钒的迁移受到屏障的阻滞作用显著,模拟显示钒需要约10年才能穿透屏障污染下游居民区,有效阻隔了钒对下游的环境污染。2020年该技术体系成功应用在攀枝花马家田尾矿库,开展了马家田尾矿库钒污染阻隔工程示范,示范面积13250 m2。治理后V的消减量高达93.2%,Cd、Pb、Tl和Zn四种重金属含量低于检测限,其他6种重金属(As、Co、Cr、Cu、Mn、Ni)削减量在83%-98.6%。浸出液中重金属Cr、Cd、Mn、Ni、Pb、Zn浓度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每亩修复成本从6.04万元降到2.56万元。2019年,成果应用于白山市江源区,开展白山市江源区矿山综合治理项目。修复了区内因挖损、压占、沉陷、占用等因素破坏的地表面积212.2 hm2,新增耕地59.98 hm2,新增林地121.9 hm2,显著提升了生态坏境质重;利用研发的监测预警系统对煤矿区多介质体系重金属进行动态监测、精准预报,实现了大批量、多要素、结构复杂和无序数据的科学组织和有效管理,为政府主管部门精准实施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团队风采

TEAM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