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污染物监测、评估与治理
所属单位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领域 新污染治理
团队带头人
  • 孙卫玲
  • 教授/国家级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团队以国家级高层次中青年人才为主体,在新污染物筛查评估、低碳水处理生物技术、功能材料研发、废水资源化与能源化、流域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形成了一支脚踏实地、专业精湛、协同创新的研究队伍。团队开发了基于靶向-非靶向新污染物高通量筛查与评估方法、构建了基于高效絮凝剂、功能微生物、环境新材料、电化学方法的物化-生物新污染物治理技术体系、提出了基于湖泊-流域过程与调控的新污染物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了新污染物“筛查-评估-治理-管控”全链条技术体系。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获授权专利3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和特别奖以及2020和2022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等。

团队业绩

TEAM ACHIEVEMENT

(例举3个技术团队实施工程项目或服务地方企业的成功案例,包括案例名称、实施时间、实施地点,并简要介绍取得成效情况等,500字以内)案例一:水体生态系统新污染物监测与评估系统构建了抗生素、全氟化合物、微塑料等新污染物检测、筛查和评估方法,并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南源区河流、珠江流域、粤港澳大湾区、潮白河流域、锦江流域、南水北调中线与东线以及全国地下水开展了系统监测与评估,为国家新污染物防控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案例二:基于微生物固定化IFAS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针对污水处理厂生物量浓度低、新污染物不能有效去除的问题,开发了自制功能化载体结合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IFAS)的工艺,生物负载量为传统载体的10倍以上,出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和多样性显著下降。技术于2017-2018年在深圳某污水处理厂应用,出水水质达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案例三:功能材料规模化生产及其在新污染物治理的应用提出了负载型钛酸盐功能材料规模化制备的“浸没-起泡-界面包覆”策略,建成了钛酸盐/微孔聚氨酯和电荷有序钛酸盐/微孔聚氨酯两条规模化生产线,单机材料生产能力可达1050吨/年。成品材料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世界最大的单点医院)医疗污水处理工程(4200 m³/天)、海南省陵水灶仔村的1000 m³/天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服务等10余项工程中进行了应用。

团队风采

TEAM STYLE